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你跟孩子的关系不够好,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

时间:02-16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425

你跟孩子的关系不够好,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

关系的起点,在于满足需求。父母多给予孩子理解和尊重,和孩子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,才会产生好的教育,继而帮助孩子完善人格。作者 | 土豆妈半夜1点,朋友发圈吐槽:这孩子真的没法带了!朋友说,她每天为了儿子累死累活,原以为儿子大点了,该懂事了。可结果,还不如小时候省心!你说1句,他要顶10句,你要他做什么,他偏要对着干。母子两人天天针锋相对,跟仇人似的,互相看不顺眼。她百思不得其解,自己明明为了孩子倾其所有、吃尽苦头,平时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,怎么孩子就是不肯听自己的呢?其实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:孩子越长大,越是问题重重,教育起来也格外吃力。不管是硬碰硬、发脾气、还是给孩子讲道理,各种方法和技巧都试了,孩子就是不服管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同济医院的一位副主任,在接诊过许多“问题”孩子后,发出这样的感慨:“小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好,情绪问题也罢,背后很多就是关系的问题。”有一次,一位家长抹着眼泪细数起孩子的罪状。在家上网课,老师在点名,儿子趴在桌上睡觉。稍微骂几句,儿子就开始摔门、发脾气,气急之下还动手打人。但当医生转头问男孩怎么评价自己的父母,他的回答却是“没有任何优点”。出了诊室,母子两人都冷着脸,男孩刻意和母亲保持着一米开外的距离,没有任何交流和互动。母亲提醒他吃点面包,男孩却冲着她大喊:“我今天就是饿死也不吃!”还有一个男孩,上课分心、走神,回家写作业也是磨磨叽叽。父母认为儿子一定是病了,可能是“多动症”导致了这些问题,于是焦急地带儿子来了医院。可经过现场的询问和评估,医生排除了生理原因。男孩的种种异常,其实是一种消极抵抗。因为父母要把他送到他们认为更好的小学去,可儿子不愿意,但又反抗不了。矛盾爆发后,儿子只能在行为上“摆烂”。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把问题和责任推到孩子身上,抱怨孩子不听话、脾气大、太难管,却往往忽略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。纪录片《守护解放西》里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。凌晨5点,一个16岁男孩,对着小区的电梯不停地猛踹。物业在监控里发现时,电梯门已经被损坏了,便赶忙报了警。原来,男孩当天找了好几家酒店想要开房,但由于是未成年都被拒绝了。他怒上心头,只能对着电梯发泄。民警联系了男孩的妈妈,可妈妈接到电话后,丝毫不关心儿子,只是破口大骂。男孩在这头声嘶力竭地喊着:“说我不懂事,你们从小到大管过我吗?”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了孩子的哭声,男孩妈妈直接挂断了电话。刚刚还桀骜不驯的男孩顿时泣不成声,他开始向民警哭诉自己这些年的委屈:原来早在小学的时候,他的父母就离婚了。父亲和母亲都不想要他,就把他扔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。所以这些年,他心里一直憎恨着父母。其实每个“坏小孩”背后,都有生病的关系。要么是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,要么是倒塌破裂的亲子关系。父母要做的,不是急着去纠正孩子的行为问题,而是先好好修复关系。家庭教育专家王立宁曾谈起自己的育儿经历。女儿小时候,为了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,她一直在外拼命工作。可女儿的成绩却一直不如人意,到了初中更加糟糕,语数外三门学科加起来才考100分。她暴跳如雷,恶狠狠地对女儿说:“你再这样,你就不是我女儿,你给我滚出去好了!”女儿也不甘示弱:“我早就想走了,我看见你就烦,还等到今天吗?”当天夜里11点,女儿摔门就走了。王立宁一下子慌了,追上女儿想拉她回家,女儿却死活不肯。还冲着她吼:“我早不想要这个家了,早不想要你这个妈了!”一番拉扯中,她因为情绪过于激动,直接晕倒在地。可女儿却冷漠地从她身上迈过去,然后扬长而去,头都没回一下。那一刻,她心都碎了。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,竟然如此不在意她。这个痛苦的冲击,让她开始反思,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几乎一夜白了头。一个星期之后,当她再次推开女儿卧室的房门,身上早已没有了以往的高高在上和自以为是,因为她整个人都被打败了。女儿看到她这般模样,第一次很柔软地询问她:“妈,你咋了?”她蹲在女儿面前,为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犯的错,向女儿真诚地道歉。女儿这才彻底敞开心扉,两人足足谈了4个小时。她听着女儿诉说压力、想法,还有对妈妈的期盼。她也第一次很确定地告诉女儿:“妈妈很爱你,只是爱你的方式错了。”接下来一年里,她停掉了手里的所有工作,只专心陪伴女儿。她改变了和女儿的相处方式,不再严厉地呵斥女儿,不再对女儿提各种要求。当她和女儿之间那种对立、纠结、因爱生恨的情绪慢慢化解了,母子关系拉近后,女儿自然而然地变得听话上进。她的经历也恰恰说明了,关系才是教养的根基。亲子关系就好比你和孩子间的一条管道,当管道堵住了或者断裂了,你说的再多做的再多都是白费力气。就像心理学家贺岭峰曾说过的:“你能跟你的孩子保持正常的关系,你对他就有影响力;如果你不能跟他保持正常的关系,就不再有影响力了。”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,一切教育都等于零。《正面管教》一书中说,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,先要赢得孩子的心。“赢得孩子的心”,指的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。想要拥有一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,父母可以从3个方面去努力:多陪伴,积累“情感资本”储殷教授曾在视频中吐槽,自己每天早上起来都跟打仗一样,因为要接连送两个娃去上学。有人就问,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上学,岂不是能省心不少?可他却说,现在虽然苦点累点,但这一点一滴的陪伴所积累起来的亲密关系,就是我们以后教育孩子的“亲情基础”。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叛逆期时,他可以有充分的能力把你气死。但每每想到,父母从小到大的这些陪伴和付出,孩子多少会有些于心不忍。这些不忍心,就是孩子愿意继续和你保持沟通、听你教导的关键。想要温馨的亲子关系,就必须要从小呵护和陪伴孩子,多和孩子表达爱和关心,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,积累足够的“情感资本”。少指责,保持平等沟通有个小女孩哭诉,自己从小在家都活得战战兢兢:吃饭不小心掉了一块肉,妈妈就会指责我浪费粮食;打翻了一盒牛奶,妈妈会说我什么都干不好;走路上摔了一跤,她能骂我一整天,事后还总拿出来说......我老害怕自己又做错了什么,神经总是紧绷着,小时候只能保持沉默,长大了就很少回家,感觉和妈妈怎么也亲近不起来。其实,父母的每一次指责和抱怨,都是在消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。时间久了,孩子要么嫌烦,和你针尖对麦芒,干出一些冲动出格的事儿。要么干脆闭嘴,彼此之间越来越疏远冷漠,甚至到最后无话可说。错误的沟通方式,只会让亲子之间竖起高墙。亲子关系里,比起道理和对错,情感上的接纳和理解更为重要。学会好好说话,保持平等沟通,多肯定少指责,多倾听少唠叨,多用事实少用情绪,你和孩子的关系才会亲密如初。不越界,给足“心理空间”楼上邻居家有个男孩,前几天和父母闹翻之后,离家出走了。父母只能报警求助,可警察找到男孩之后,他却拒绝见父母,更不肯回家。他说那根本不叫家,简直就跟坐牢差不多,没有隐私,只能逃离。原来,父母为了控制他的一举一动,不允许他锁门,还在房间装了摄像头。甚至还私下偷偷关联了他的社交软件,查看他的聊天内容,那天就是因为男孩发现了这些,才和父母大吵了一架。很多时候,父母和孩子关系的恶化,都是从越界开始的。孩子的种种叛逆不听劝的行为,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心理空间,想要争夺为自己做主的权利。把握好分寸和界限,懂得尊重和放手,亲子间才能久处不厌,互相滋养。网上曾有这样一张图,多少家长看完心都凉了半截。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,其中“对待父母的态度”一项中:竟然有超过一半的孩子都选择了“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”,而喜欢父母的孩子只有不到5%。孩子若是讨厌和憎恨一个人,必定不会乐意去被他影响和教导。有句老话说,一两的关系胜过一吨的教育。好的亲子关系,才是父母和孩子对话的基础。关系处不好,你的教育不但无效,甚至还会让孩子逆反,最终指向家庭悲剧。当孩子出现问题,就是在提醒我们反思和改变,与所有父母共勉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